2024年以来,董干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把“集体”做大、把“经济”做活,深化“党组织+村集体+致富带头人+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本地鸡养殖业,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架桥引路,产业从无到有。立足村情实际、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董干镇党委政府和董来村党总支共同谋划,积极向上级争取,申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投入本地鸡养殖建设项目,建成养鸡场1721.41㎡,配套鸡舍、散养凉棚、鸡粪发酵池、成品库、饲料储存加工车间、鸡蛋包装存储车间、无害化处理池、消控室等基础设施,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了生产基础。
抱团发展,集体收益共享。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归董来村集体所有,并委托董干镇产权交易中心将养鸡场经营权对外公开招租,租金存入董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60000元,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帮扶救助困难群众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支出,可惠及群众750余户3500余人,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由点成链,助力增收共富。致富带头人华正武承租后,投入资金20万余元与泸州富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创新按照“四提供一指导一回收”(公司提供鸡苗、饲料、疫苗、药品,选派技术人员实地指导七天,按批次统一回收销售)模式,进行三黄鸡养殖,成本低至14元/只,有效减轻养殖压力,确保养殖无后顾之忧。同时,引进保温风箱2台、加湿器1台,根据鸡苗生长天数,将鸡舍温度维持在30—36℃、湿度控制在50%—70%,为鸡群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养殖规模已发展到13000余只,成活率在90%以上,养殖60天即可出栏,回收价为45元/只,预计收入可达30余万元,有效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带动村民4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人均每年增收40000余元,联农带农作用逐步显现,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撰稿:普潇贤 审签: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