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麻栗坡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麻栗坡县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25-05-08   |  浏览次数:次   |  收藏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麻栗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稳经济、谋发展,努力克服诸多不确定因素和系列挑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效向好。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1—4季度麻栗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36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735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09255万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02372万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为17.5∶37.0∶45.5,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62.3%、2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2.5个、1.0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达47614元,比上年增加2175元,同比增长5.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4349万元,同比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上年持平。

注: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为五经普修订数


2024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820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5人;城镇新增就业143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635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98955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14025万元,增长22.2%;牧业产值77876万元,下降2.6%;渔业产值6252万元,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27万元,增长6.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516万元,同比增长2.7%。

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86万亩,同比增长1.5%,其中:粮豆作物面积49.38万亩,增长0.3%;经济作物面积33.48万亩,增长3.4%。粮食总产量达112319万公斤,同比增长1.1%。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产量

同比±%

一、粮食总产量

万公斤

11232

1.1

      其中:夏粮产量

万公斤

701

4.4

           秋粮产量

万公斤

10531

0.9

               其中:稻谷

万公斤

1546

-3.8

                     包谷

万公斤

7420

2.7

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油  料

万公斤

256

15.9

      甘  蔗

万公斤

17718

46.6

      烟  叶

万公斤

136

2.3

         其中:烤烟

万公斤

133

1.9

      蔬菜及食用菌

万公斤

18957

8.6

      茶  叶

万公斤

67

2.4

      草  果

万公斤

254

14.1

      八  角

万公斤

137

38.2


  三、主要林产品产量





      橡  胶

万公斤

0.3

-15.0






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3万亩,其中:用材林0.93万亩、经济林0.9万亩。

全县水产品产量511万公斤,同比增长2.6%。

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4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7.78万千瓦,同比增长3.0%。年末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98台,微耕机10406台。全年乡村居民生活用电11463万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5.8%;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8%。


表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同比±%

  钨精矿折含量

4.8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2.6

  天然花岗岩建筑板材

平方米

-12.6

  锰硅合金

-35.4

  发电量

亿度

39.9

  仲钨酸铵

-3.7

  电解锰

-36.4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93241万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县GDP的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8.7%。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6098万元,同比增长2.5%。年末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3户,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66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2%。其中:500—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下降24.2%;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下降38.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6.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7.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2%。


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1%;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213万元,同比下降65.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951万元,同比增长6.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8723万元,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6228万元,同比增长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6762万元,同比增长7.5%;商品零售378189万元,同比增长6.6%。

注:2019—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为历史修订数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90920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进口173665万元,下降0.5%;出口117255万元,增长30.6%。从贸易种类看,完成一般贸易和小额贸易85131万元,同比增长49.7%;边民互市贸易205789万元,下降0.8%。

全年共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8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94888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省外资金94888万元,增长7.7%;省内州外资金0万元。

七、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368万元,同比增长20.8%。

202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4686.2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66公里,一级公路4.525公里,二级公路53.092公里,三级公路43.354公里,四级公路2843.697公里,等外公路1737.455公里。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907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01.35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旅游总花费32.61亿元,增长5.0%。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3743万元,同比下降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46万元,下降11.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5389万元,下降5.1%;非税收收入完成10157万元,下降24.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1304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八大项支出合计212803万元,下降4.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8129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53097万元,增长8.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8764万元,同比增长3.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31768万元,增长6.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78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1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08所(含教学点),幼儿园56所(含民办幼儿园1所)。各级各类学校招生12516人,在校生48938人,毕业班学生9841人,其中: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招生6229人,在校生17103人,毕业班学生5392人;职业中学招生433人,在校生1394人,毕业班学生470人;小学招生3372人,在校生21942人,毕业班学生3979人;幼儿园招生2482人,在校生8499人。有教职工3659人,其中: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教职工1430人,职业中学教职工118人,小学教职工1704人,幼儿园教职工407人(含民办26人)。有专任教师3604人,其中: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专任教师141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16人,小学专任教师169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82人(含民办16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3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92%。

全年完成“两杂”良种推广28.98万亩,杂交水稻旱种0.1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12万亩,粮食作物套种25.87万亩,地膜覆盖15.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70.64万亩,病虫草鼠害累计防治共250.43万亩次。推广猪人工授精改良配种9426窝,巩固建成的牛冻精改良站点7个,推广牛冻精改良配种5360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693万元,完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备案3家。

十、文化、广电和卫生

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48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9%。

全县有卫生机构12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13个(含乡镇中心卫生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63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6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97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23.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7万人,人口出生率8.62‰,人口死亡率9.48‰,人口自然增长率-0.86‰。年末全县城镇人口6.01万人,乡村人口17.12万人,全县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5.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同比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9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9元,同比增长7.4%。


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7048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09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794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581人,参保率99.3%,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721人;参加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556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3952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7340人。参加失业保险10455人。

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939户104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2940户21208人,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30万元、农村低保资金8823万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其中轻度污染6天,无中度、重度污染天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2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小河洞、马龙水库、老寨水库水质均达Ⅲ类标准;3个国控断面(盘龙河天保农场、八布河八布大桥、南利河南利河大桥)水质均达Ⅱ类标准;2个省控断面(畴阳河大岩矸、下福田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均达Ⅲ类水质标准。全县行政村治理率68.2%,全县行政村收集处理率27.1%。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7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8.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8人,受伤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724人。


注释: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麻栗坡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及部门最终确定数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增速按现价计算。

3.民营经济增加值包含:集体经济、私有经济、个体经济。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指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额及房地产开发投资。

5.公报中财政、金融、外贸、招商、交通运输、邮政、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保、应急管理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即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英文缩写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以综合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可观察分析消费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及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副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其计算方法通常是用产品产量乘以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行业的产值,最后各行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该口径自2011年起开始使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报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不包括农户投资、不含军工、国防项目。

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但与平均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附件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