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全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全县经济平稳增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1—4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增速比前三季度(3.0%)提高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7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0.93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0.24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为17.5∶37.0∶45.5,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62.3%、2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2.5个、1.0个百分点。
(二)农业经济总体平稳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9.90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1.40亿元,增长22.2%;牧业产值7.79亿元,下降2.6%;渔业产值0.62亿元,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5亿元,增长6.8%。
(三)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3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8.7%。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1.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6.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6.2%。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6.6%;产业投资下降30.1%;工业投资下降29.7%。
(五)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0亿元,同比增长6.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87亿元,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63亿元,增长7.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6.68亿元,同比增长7.5%;商品零售37.82亿元,增长6.6%。
(六)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5亿元,同比下降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3.13亿元,同比增长1.9%。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8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住户存款85.31亿元,增长8.4%;非金融企业存款12.87亿元,增长1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4.8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住户贷款53.18亿元,增长6.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1.70亿元,增长1.0%。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9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9元,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比上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旅游业稳步发展
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01.35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旅游总花费32.61亿元,增长5.0%。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主要农产品回报率急剧下降。一是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此外,人工成本的增加也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些劳动力稀缺的地区,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即使产量增加,收入也难以提高。二是部分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受气候变化、产量增减、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玉米和牛的价格处于较低位置,种养殖收入不升反降,农业产值缩水。三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区域结构高度雷同,导致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此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二)投资形势极为严峻。一是剩余投资额少。高速公路项目剩余投资额少,后续支撑严重不足。二是建筑业在库合同额不足。因建筑业资质等级原因本地部分项目外包、外流的情况严重,加之本地建筑业企业到外地招揽项目困难重重,本地企业很难在外地中标项目,严重影响建筑业在库合同额。
(三)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一是限额以上单位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较弱。目前全县仅有限额以上单位41户,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4户,零售业法人单位11户、大个体7户;住宿业法人单位4户、大个体1户,餐饮业法人单位2户、大个体12户。二是受进出口贸易政策、企业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企业年内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报数。三是全县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单位总体规模以小微型居多,缺少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且新纳限入库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较少、规模小、新增长动能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形成产业化经营。优化行业结构,形成合理布局,加快改革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锤炼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中小企业,发挥地域优势,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体现集群效应,不断创新农业标准化发展模式以便有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实行订单农业,走“公司+标准+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结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采用先进畜牧养殖模式。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转变经营理念,采取更加先进的养殖模式。切实改变动物的散养模式,抛弃原有的粗犷的方式,对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使其朝着集约化以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激发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劳动力,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村级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二)抓投资项目入库促增长。一是强化措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强化措施,提升服务意识,为项目的申报、审核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入、早产出。二是加大项目入库纳统力度。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项目储备、招商、立项、开工建设进度,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对已开工的建设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即开工即入库即报数”,力促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业稳定增长。
(三)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一是升级促进消费措施,挖掘消费潜能。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围绕“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同时,打造更多本地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一体化的吃住游购套餐,激发消费新生动力,助力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在库单位监测,稳定行业体量。当前全县在库的贸易单位全部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不达标准退库风险高,因此要密切跟踪在库单位,积极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在库企业稳定向好发展。三是强化达规纳统力度,持续补足增量。结合五经普工作成果,在挖掘培育新入库单位上再下功夫,各部门间加强协作,共商共议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和传统企业加快升级,培育更多达到限上标准企业入库,形成有效增量拉动。
(四)抓纳规入统促发展。一是加大大个体“个转企”工作力度。及时将“个转企”单位纳入基本单位名录库,并在月度进行纳规入统,提高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所占比重。二是抓实升规纳限工作,积极培育“四上”企业。要采取措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实“四下”转“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尽快力争升规纳统一批发展良好的企业,为全县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麻栗坡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06.76亿元。